- 秦晓;
“两行”首见于《齐物论》,庄子的“两行”指的是在道的作用下万物具有各得其所的“内在价值”的一种思想认识和体道境界。“两行”是“道—物”关系和“圣人—众人”关系的媒介,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两行”思想的直接目的在于从认识论的角度齐同是非差别,从而达到“道通为一”的认识高度。从实践智慧的角度看,“两行”思想是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价值的体道方式。庄子“两行”思想着眼于对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和大道视域下的平等,对当代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矛盾化解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22年04期 No.58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任梓远;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伦理德性如何以自身为目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只有合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证明伦理德性具有尊严和自身的价值。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第一,一般的德性既以自身为目的,又以幸福为目的。德性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导向的是它的完满实现——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德性实际上也是在实现自身,把灵魂的潜能变成现实。第二,伦理德性追求高贵,这是以自身为目的的一个表现,并与人的感性欲求有关。第三,伦理德性必然伴随并统一于实践智慧。本文将诉诸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之间的类比关系来说明:虽然实践智慧低于理论智慧,它寻求的仍然是目的之善。
2022年04期 No.58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车孟欣;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并未对技艺(techne)和理论知识进行严格区分,他们较为注重技艺的实用方面。随着柏拉图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质学说的建立,技艺所指涉的内涵以及知识(形式)与技艺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后来,在基督教与异教哲学的共同影响下,技艺的内涵进一步收缩,并在中世纪完全服务于神学研究。与此同时,“自由技艺”成为中世纪乃至后世西方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
2022年04期 No.58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吴婕;
朱子关于“自欺”的定义,在《大学章句》传章中表述为:“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但在门人所记录《朱子语类》(卷第十六)中,则呈现出“自欺”注解的新旧变化。尤其,以门人记录时间先后作为理解朱子前后思想的辅证,我们得以窥见朱子本人思想的历程,探究定本改注的理由,从而深化对于“自欺”问题的理解以及朱子的真实用心。
2022年04期 No.58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