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域的演化:重读当代批评理论的文学研究The Evolution of the Problematic: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Literature of Contemporary Critical Theory
王丹;
摘要(Abstract):
从整体性意义看,文学与语言间的关系构成了当代批评理论特有的问题域。在它的规约下,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派别得以成为一个“特定共同体”,并在文学研究上经历了一个由关注语言自身的形式逻辑到聚焦语言活动特点的历史过程。把握这一问题域,不仅有助于阐明究竟是何种动因、以怎样的形式影响了当代批评理论的生发与演化,也有利于认知它在20世纪前后期的形态面貌和发展路径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KeyWords): 问题域;理论;历史;语言;演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学语言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知识构成研究”(21BZW045);;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问题域及其批评场域研究”(2019BWX020);;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8GGJS100)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王丹;
DOI: 10.13221/j.cnki.lljj.2022.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一凡著.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
- [2][法]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著.读《资本论》(第二版)[M].李其庆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6-17.
- [3][法]路易·阿尔都塞著.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5.
- [4][美]M.A.R.哈比布著.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M].阎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522,523,524.
- [5][英]特雷·伊格尔顿著.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4.
- [6][美]海登·怀特著.话语的转义--文化批评文集[M].董立河,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279.
- [7][美]罗曼·雅各布森著.俄罗斯新诗[J].黄玫,周启超,译选.社会科学战线,2020(3):141.
- [8]史亮编.新批评[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322.
- [9]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5.
- [10][美]乔纳森·卡勒著.理论中的文学[M].徐亮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
- [11][美]J.希利斯·米勒著.重申解构主义[M].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9.
- [12][美]乔纳森·卡勒著.结构主义诗学[M].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5.
- [13]刘阳.当代事件文论的主线发生与复调构成[J].学术研究,2021(8):154.
- [14][美]弗兰克·伦特里奇亚著.新批评之后[M].王丽明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3.
- [15][苏]巴赫金著.巴赫金全集(第二卷)[M].李辉凡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419.
- [16][英]托尼·本尼特著.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M].曾军等,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63.
- [17][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著.主体·互文·精神分析:克里斯蒂娃复旦大学演讲集[M].祝克懿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4.
- [18][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著.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M].史忠义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85.
- [19][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M].王逢振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31.
- [20][美]詹明信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陈清侨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62.
- [21][美]爱德华·W.赛义德著.赛义德自选集[M].谢少波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