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经学之争对汉代史学的影响——以《史记》《汉书》为中心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Modern Classics and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Han Dynasty——Focus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Han Shu”
黄海涛;庞伟伟;
摘要(Abstract):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有助于史学家辨伪存真;另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思想差异也使得史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风格。
关键词(KeyWords): 今古文经学之争;汉代史学;《史记》;《汉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海涛;庞伟伟;
Email:
DOI: 10.13221/j.cnki.lljj.2020.12.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桂生.经学与史学[J].中国文化研究,2006(1):4.
- [2]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27.
- [3][17][26][37]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972、1970、3607、3593.
- [4][5][6][7][8][9][19][20][21][38]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82、2582、1239、1208、2583、1208、1217、1235、2582、1386.
- [10][11][14]清·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54、54-55、55.
- [12]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两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99.
- [13]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60.
- [15]刘师培著,陈居渊注.经学教科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
- [16][30][35]朱维铮编校.周予同经学史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611-612、4.
- [18]汉·桓谭撰,朱谦之校辑.新辑本桓谭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39.
- [22]刘家和.《史记》与汉代经学[J].史学史研究,1991(2):16.
- [23][31][32][36]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942、1947、3310、3118.
- [24]李梦生.左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350.
- [25]王维堤,唐书文.春秋公羊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60.
- [27]陈桐生.史记与今古文经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9-132.
- [28]宋·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184.
- [29]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
- [33]苏渊雷.马班史汉异同论[J].教学与研究,1979:34.
- [34]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51-752.
- [39]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9.
- [40]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
- [41]清·章学诚撰.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
- [42]施丁,陈可青编著.司马迁研究新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274.
- [43]许凌云主编.儒学与中国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