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性思想的理论渊源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Marx's Thought of the People Oriented Character
朱建伟;徐军;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人民性思想是在批判吸收多种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引起马克思对人和人类的关注;启蒙思想尤其是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权与自由一度使青年马克思成为启蒙的追随者,开始进入探求人民性的实践领域;费尔巴哈帮助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进入现实的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扬弃使得马克思在重新发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中发现历史的真正主体——人民。马克思通过对上述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书写出一幅人民至上的画卷,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找到一条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
关键词(KeyWords): 人民性;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绝对精神;现实的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历史性建构考察”(13CZX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朱建伟;徐军;
Email:
DOI: 10.13221/j.cnki.lljj.2020.12.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3][5][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1、459、12、219-220.
- [2]转引自吴天岳.哲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哲学史反思[J].外国哲学(第三十五辑),2018:130-131.
- [4]转引自[英]L·王尔德著.重新思考马克思与正义[J].王鹏,译.世界哲学,2005(5):7.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8.
- [8][美]大卫·哈维著.后现代状况[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3.
- [9][14][日]城塚登著.青年马克思的思想[M].尚晶晶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17、86.
- [10][德]康德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2.
- [11]邹诗鹏.从启蒙到唯物史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
- [12][美]格特鲁德·西美尔法布著.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M].齐安儒,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2.
- [13][17][法]奥古斯特·科尔纽著.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刘坯坤,译.北京:三联书店,1961:138、215.
- [15][德]恩斯特·卡西勒著.启蒙哲学[M].顾伟铭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6(序).
- [16][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6.
- [18][英]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37.
-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8.
-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0.
- [21][22][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54、323.
-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3.
- [26]David Leopold.The Yong Karl Marx[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7.
-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5.
-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 [30]参见拙作马克思“人民性”思想的逻辑嬗变和当代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5.
-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
-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1.
- [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