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话语与朱权的戏曲批评的史家立场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and Zhu Quan's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Opera
刘梅兰;
摘要(Abstract):
朱权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有意识地将戏曲纳入礼乐体系,自觉不自觉地回应和维持着明初朝廷"制乐以节乐"的主流话语导向,但朱权并没有因此而沦为政治附庸,他以史家的批评立场,对戏曲本质属性作了专门探索,特别是音律论与北曲谱、戏曲风格论、杂剧题材论等内容。这与其中保存的史料一起,共同体现了朱权戏曲批评的自我意识,皇室成员、藩王意识下的安乐平和、旷达和通脱心态,表现在戏曲批评上,便是推崇"礼乐之和",欣赏"中和之美"。《太和正音谱》对三家之唱、杂剧十二科、十五体与二百零三格势等曲品式批评,也带有鲜明个性印记,微妙反映了朱权在洪武朝和永乐朝的不同境遇、心态和处世方式,以及永乐朝戏曲禁限政策的松动。这亦可视为《太和正音谱》初成于洪武朝,改定于永乐六年(1408)以后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KeyWords): 主流话语;朱权;《太和正音谱》;礼乐之和;史家立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9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元前杂剧的接受流播与发展演进研究”(19YB111)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刘梅兰;
Email:
DOI: 10.13221/j.cnki.lljj.2020.12.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左东岭.明代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16、34-43.
- [2]明·宋濂.清啸后稿序·宋濂全集[M].罗月霞主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490.
- [3]明·宋濂.宋濂全集·林氏诗序[M].罗月霞主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1729.
- [4]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591.
- [5]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笺评[M].姚品文点校笺评.北京:中华书局,2010:1、3-5、1、46、6.
- [6]李舜华.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3-34、124.
- [7]姚品文.朱权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125-126.
- [8]姚品文.王者与学者--宁王朱权的一生[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7-218.
- [9]徐子方.戏曲与古琴的生命互动--论朱权及其“二谱”[J].文化遗产,2010(2):70.
- [10]黄仕忠.朱权的人生道路和戏剧理论[J].艺术百家,1989(4):27-28.
- [11]俞为民.朱权《太和正音谱》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2):9.
- [12]朱万曙.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7(4):40.
- [13]万伟成.朱权的戏剧学体系及其评价[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4):73.
- [14]洛地.《太和正音谱》著作年代疑[J].江西社会科学,1989(2):92.
- [15]周维培.《太和正音谱》成书考论[J].南京大学学报,1990(4):38-41.
- [16]夏写时.朱权评传[J].戏剧艺术,1988(2):124.
- [17]姚品文.宁王朱权[M].北京: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272-273.